close

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著名力學傢、教育傢何友聲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圖]

1月20日上午,上海龍華殯儀館告別大廳哀樂低回、氣氛莊嚴肅穆,人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在這裡深切悼念著名力學傢、教育傢,我國船舶原理研究的開拓者、高速水動力學和出入水理論研究的先驅,中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共上海市委原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何友聲。2018年1月17日0時6分,何友聲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中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7歲。

何友聲同志逝世後,黨和國傢領導人習近平、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韓正、朱鎔基、溫傢寶、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劉延東、李強、嚴雋琪、陳元、徐匡迪、陳至立,國傢部委領導和老領導陳寶生、周濟、李曉紅、張黎、王仲偉、楊衛、張孝文、韋鈺、吳啟迪、王金祥,上海市領導和老領導應勇、陳鐵迪、王力平、龔學平、蔣以任、羅世謙、尹弘、周波、諸葛宇傑、翁鐵慧,兄弟省市領導和老領導陳明義、鄭柵潔、裘東耀,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董強,台中清化糞池上海交通大學薑斯憲、林忠欽等全體校領導和老領導王宗光、馬德秀、翁史烈、謝繩武、張傑等同志對何友聲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傢屬表示慰問。

教育部、中國工程院、軍委裝備發展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科協、國防科工局、上海市委市政府、浙江寧波市委市政府、上海市教衛黨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總工會等中央、上海市和其他地方有關部門,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晉元中學等何友聲同志生前學習工作過的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海軍工程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上海電力學院等兄弟高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船工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中國商飛公司、中國船級社等工業相關單位,中國力學學會、中國造船工程學會等行業協會,全球交大校友總會及各地分會紛紛以唁電、敬送花圈等形式表示悼念。吳有生、葛修潤、項海帆、劉人懷、韓大匡、王禮恒、李傢春、尹澤勇、鄭曉靜、丁文江、陳十一等院士以及美國工程院梅強中、Phililp L-F Liu院士,也通過唁電或敬送花圈,表示哀悼和慰問。

何友聲同志住台中市化糞池清理院期間,得到瞭中山醫院樊嘉院長等領導和主治醫生任正剛教授團隊等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上海交大黨委書記薑斯憲,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等領導多次到醫院看望。

告別大廳莊嚴肅穆,何友聲同志安詳地靜臥在鮮花叢中。大廳上方懸掛著黑底白字橫幅“沉痛悼念何友聲同志”,橫幅下方懸掛著何友聲同志生前照片;“獻無限智慧為中華功績映蒼穹,傾畢生心血育棟梁風范照人間”,大廳兩側挽聯高懸,高度概括瞭何友聲同志把畢生獻給祖國及教育事業的傑出成就和高尚情操。

上午10時許,告別儀式正式開始,全場靜立默哀。告別儀式由林忠欽主持。薑斯憲介紹瞭何友聲同志生平,大傢共同回顧瞭何友聲同志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一生,深切緬懷瞭何友聲同志探尋科學奧秘的無畏精神和為教育事業貢獻一生的崇高品德,並對何友聲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何友聲同志為中國力學教育、科研事業以及高等教育改革所做出的豐功偉績,將永遠銘記在大傢心裡。何友聲同志傢屬代表何曉微致答辭。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上海交大黨委書記薑斯憲,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馬德秀,寧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亞南,中船重工702所吳有生院士,上海市教委主任蘇明、原主任張偉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李友鐘,上海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松,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劉宇陸,中共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黨組副書記毛大立,中船集團船舶海工部主任徐行,中船第708所副所長陳剛,中船重工702所原所長董世湯、副所長周偉新,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孟光,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燕子,江南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江南研究院院長蔡乾亞,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總工藝師劉建峰,中國船級社上海規范所所長楊忠民,晉元中學校長季紅旭,以及上海交大老領導和老同志代表,上海交大黨政領導、各院系、部處、直屬單位負責人,上海各委辦局負責人、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的代表,何友聲同志的各屆學生代表,以及上海交大部分師生、校友和何友聲同志的親朋好友共700餘人參加告別儀式,大傢依次緩步來到何友聲同志遺體前,深深鞠躬、敬獻鮮花、向何友聲同志告別,並與何友聲同志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何友聲同志生平: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著名的力學傢、教育傢,我國船舶原理研究的開拓者、高速水動力學和出入水理論研究的先驅,中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共上海市委原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原黨委書記何友聲同志,於2018年1月17日0時6分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87歲。

何友聲同志1931年7月28日出生於浙江寧波,4歲隨父母來滬,先後就讀於上海小學、晉元中學和同濟大學。他品學兼優、為人正直,在中學期間即參加進步活動,在大學期間,加入共青團,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52年秋,因國傢建設事業需要,赴大連工學院造船專業任教,195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隨院系調整來到上海交通大學。

1957年,何友聲同志作為上海交大優秀青年教師,被派往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進修並兼任輔導教師和黨總支書記,在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等著名學者指導下學習流體力學。1958年,擔任上海市研制探空火箭的總負責、協助籌建上海機電設計院、籌建上海交大工程力學系等,服務國防工業。1962年起,先後擔任上海交大船舶制造系副系主任,工程力學系副系主任、系主任等職務,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台中化糞池清理

1986年至1992年,何友聲同志任上海交大黨委書記。他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揚民主、團結班子,發揮領導班子的集體智慧,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他政治立場堅定,堅持立德樹人,學校黨委創新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體制,成立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形成齊抓共管、合力育人工作機制。在1986年歲末的學潮和1989年的政治風波中,學校黨委堅決維護校園穩定,經受住嚴峻考驗。他加強黨的建設,創建交大黨校並任第一任校長。他與學校班子一起努力鞏固各項改革成果,建設師資隊伍,穩定教學秩序,提高教育質量;帶領全校師生齊心協力、艱苦奮鬥,努力推進閔行二部建設,開拓辦學新局面,為上海交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打下堅實基礎。

1992年,何友聲同志從學校黨委書記崗位上退任後,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工作。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評為全國模范教師。2002年入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何友聲同志在學術研究上建樹頗豐,為中國船舶與海洋工程事業開疆拓土。他於上世紀50年代首次提出“辛氏法端點修正”的方法,被船舶設計手冊和教科書收錄。在水翼理論及水動力學設計、氣墊船原理等方面碩果累累,開拓瞭螺旋槳激振力研究領域,使我國船舶的減振水平躍上新臺階。在高速水動力學、空泡流和水中兵器出入水的研究中成果顯著,有力地支持瞭有關型號的開發。同時為適應長江口水資源利用、堤岸保護、航道建設的需要,建立瞭河口水動力學研究基地,積極服務地區經濟發展。曾十餘次獲國傢和省部級科技獎,發表科技論文百餘篇,《螺旋槳激振力》獲國傢教委專著獎。曾任國傢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國際理論與應用力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力學學會理事長等職。

何友聲同志躬耕教壇半個多世紀,為國傢發展廣育英才。他數十年如一日紮根教學一線,先後講授過十餘門課程,指導過五十餘名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率先提倡面向本科生開設概論課程、面向研究生和教師開設文獻閱讀研討課。他註重學科梯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倡導“探求”和“采諸傢之長”的精神,促成學校開設跨學科跨學校的學術論壇等。他身體力行、傳道授業,深得教師和學生的敬重。

何友聲同志一生堅定忠誠、矢志報國,是交大人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典范;他精勤不倦、勇於創新,惜時如金地學習和工作,不斷攀登學術高峰。他虛懷若谷、提攜後學,無論對待同事、學生還是晚輩,都保持謙和從容,隻講奉獻,不求回報;他熱愛生活、樂觀豁達,在與病魔頑強抗爭的過程中從未放慢敬業報國的腳步,令人欽佩。

“為人為學兩道相濟、育才治校皆得美譽”。何友聲同志為新中國的科技和教育事業作出瞭卓越貢獻,他崇高的學術追求和寶貴的品格操守是我們永恒的精神財富。我們將永遠銘記他,緬懷他!


arrow
arrow

    kui840sc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